在重庆市璧山区公安局,记者见到了治安管理支队内保大队教导员张耀元。这位质朴的基层民警,笑容中常常带着腼腆。但只要一讲起孩子们,她瞬间就变得滔滔不绝。
“作为人民法官,就要把自己锻造成太阳,让黑暗无处遁形。”
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简称ISC)官网日前正式公布,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至2028年。
记者采访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研究员方鑫时,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方鑫的实验室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只见桌子上、地面上到处摆放着一些金属器件,像一个小车间。
作为中国核农学领域的第一位院士,陈子元是我国核农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科学顾问委员会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2024年,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又恰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我回到故乡安徽怀宁,前去瞻仰他的出生地,探访他令人仰望的人生。
中国科学家卢琦荣获“科学与创新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类别的中国人。卢琦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三北工程研究院的创始院长,在推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造林项目、建立荒漠生态研究网络和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边合作以遏制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单杏花,女,汉族,1974年3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到量子计算机“九章”研制成功,时至今日,我国量子科技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从核物理到激光再到能源战略和气候变化,“跨界院士”是杜祥琬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但“跨界”背后不变的是,他为祖国科学奉献一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