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还没退,ofo“人间蒸发”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04 08:41 看起来, ofo真的在“人间蒸发”。"将近两年 前ofo已经搬离这里了,互联网金融中心的高管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ofo的办公地点。老式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官网、公众号、 App等各种公开渠道,都已无法与 ofo联系。和 ofo一起“失联”的还有上千万用户的押金还没有退还。到底 ofo要去哪里? ofo完全“失联” ofo的办公场所在过去几年里也发生了变化。在2016年, ofo将总部迁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并连续租了10层、11层、15层和20层办公大楼作为 ofo北京总部的办公场所。在2018年, ofo再次从理想国际大厦转移到互联网金融中心。 在这段时间里,很多记者们访问了 ofo在互联网金融中心五层的办公场所,两年后,当记者们再次来到这里时,五层的公司已经变成了狐狸金服和 Wework。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媒体就报道过 ofo离开了网络金融中心。这位高管对记者说,印象中 ofo大概在2018年底或者2019年初就搬出去了,如果这样计算的话,从入驻到搬出, ofo在互联网金融中心度过的时间不超过几个月。 ofo官方微博账号上一次更新还是在一年前。在去年8月2日, ofo对“ofo小黄车5元/辆回收费”的传闻做出公开回应后,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条微博下有16000条评论,几乎都是消费者要求退还押金的呼声。据微博数据显示,该账号上一次企业资质年检时间仍在2018年12月。退却,似乎是先兆。 用户还无法通过微信账号,官网, App联系到 ofo。" ofo小黄车"微信账号上发布的内容已经与共享单车无关, App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官网也没有公布联系方式。 企业查询数据显示, 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峡大通)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4号一号楼620室,但很明显,这也不是 ofo的最终归处。六月,东峡大通因注册住所或营业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此消息,中国商业报纸的记者也访问了 ofo的注册地创融巢。但是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向工商部门申请将 ofo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后,与 ofo失去了长久的联系。 与客户共同注销保证金 和 ofo一起“失联”的还有上千万用户的押金还没有退还。目前,仍有超过1500万用户排队等候退押金,按每人99元的押金计算,涉及金额已超过15亿元。截止今年7月25日,东峡大通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40余次,被发出247份高消费限制令,涉及金额227余万元。 ofo的上一次融资要追溯到两年前。今年3月, ofo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和君理资本共同投资,同年 ofo又传出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员、高管变动等消息,而今年下半年押金问题的集中爆发更让 ofo彻底失去了在市场上翻盘的机会。 ofo陷入了一场押金危机,今年更是难上加难。中国商业新闻记者发现, ofo新版本发布后,整个平台都充斥着“大手笔回本”“奖励现金”等字眼,用户若要退还押金或余额,需要在购买商品后多次累计回本金额。其中包括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优惠券和商品,用户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点击复制商品标题或链接,到 ofo平台进行搜索,领取优惠券,然后跳转到电商平台购买,然后 ofo平台将根据购买金额比例进行回馈,用户确认收到商品后,可以在次月的25号在 ofo平台上进行回馈。按返现的平均比例计算,用户在购物后需要支付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押金。 如果用户想要退出账户,首先需要点击“授权并兑换”,将账户余额转到 ofo账户,而一旦用户确认了转到 ofo账户,则视为用户放弃对账户余额的要求, ofo不再有归还的义务,而且账户余额一旦转到 ofo账户,就不可撤销。中国商业新闻记者发现,目前 ofo平台上已经没有明显的退押金入口。 江苏律师协会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法律委员会委员赵达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ofo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消费回扣作为押金回扣的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用户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创立者“各尽所能”的方针 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奶爸!ofo创始人戴威在最近的一个朋友圈里分享了一张她对怀中的婴儿微笑的照片。时至今日,他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线许久,似乎只有当“限制消费戴威”之类的新闻见诸报端时,才会再提起他的名字。根据媒体统计,到目前为止,戴威已被各地法院限制消费35次。 在2018年保证金事件爆发后,戴威曾发表内部信称:“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信念,即使是跪着也要活下去,我们还有希望活下去。”事实上,在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押金风波之后, ofo尝试了许多“缓兵”措施,比如上线了信息流服务“看”和短视频广告业务“视听风暴”,甚至在新加坡推出了“骑马挖矿”,用户骑马就可以挖到 ofo的合作币 GSE。但是,现在看来,所有这些努力都白费了, ofo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摩拜单车进入美团的行列,让众多共享单车寒冬中的商家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也是其进军共享单车领域的契机。和 ofo传收购“绯闻”最多的莫过于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但是这些传闻都被一一否认。拒绝和摩拜合并,清走滴滴出行派往 ofo的高管,拒绝向大公司“卖身”…这些围绕戴威的流言如今已无人知晓,但 ofo的结局却证明,机会已经从戴威手中悄悄溜走。 除戴威之外, ofo另一位创始人也撕掉了与其相关的标签。五月份有报道称,原 ofo联合创始人在信近期已开始独立创业,他所启动的新项目是低酒度消费品类,此前已获得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 大喊大叫“跪着活下去”的戴威如今换了个奶爸,不再像当年那样锐利;曾经与摩拜单车“掰手腕”争老大的 ofo也“人间蒸发”,只留下一丝鸡毛。在繁荣昌盛尽,热闹消散的时候,共享单车市场或不再有小黄车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