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从收藏修补到非遗!民间锔瓷守艺人“缝”合8000件瓷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15 15:26

引言: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以“弘扬名家精神,传承璀璨文化”为重要核心,旨在为各行业专家名人提供一个丰富、权威、开放式的互动展示平台。

2022111414432861812.jpg


“吧嗒”一声响,一枚锔钉被60多岁的老吴轻轻地按入做好的锔钉孔内。

在山西太原晋源区北庄头村一处农村小院中,60多岁的锔瓷人赵士信正修复一只损坏的瓷器。这个人是锔瓷民间收藏家,都是锔瓷技艺文化传承人,在家里收藏着400好几个种类、8000件“手术缝合”修复完的瓷器。

锔瓷,是历史悠久的民俗七十二行之一,民俗也称为“锔工作”,是由打孔、打钉、防水堵漏,把损坏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材料“锔子”再修复的专业技术。

赵士信并不是生于锔瓷名门,但自小,一听到村里有锔瓷匠来啦,就会赶去凑热闹。老吴说,以往锔瓷工匠的担子一头是辅助工具,另一头乃是用于变软金属片的烧烤箱。一把细细长长弓,上边系着一根绳子,工匠将麻花钻拴在绳上,往返带动小弓,再将锔钉嵌到钉眼,细心锤实敲紧,最终抹上檽米混和石灰粉熬出的粘米粉。那样锔补修复后瓷器不管装凉水或是烫水,都能做到随机应变。

儿时赵士信每每看到锔瓷工匠修复技艺,都让他觉得十分奇妙,其实就是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对锔瓷这方面技艺沉迷,之后又从业锔瓷收藏、修复等相关工作,一干便是40很多年。

“有一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工作’,讲的就是锔瓷这方面技艺。过去的人克勤克俭。一件瓷器时间久了就产生感情,即便有点儿裂痕也舍不得丢掉,请锔匠修复以后还可以继续应用。锔瓷展现的恰好是大家克勤克俭的美德。”赵士信说,锔瓷是一门十分细致繁杂工艺,在很薄的瓷器上光凭触感去打孔,本身就是一件磨练锔瓷匠高超技艺的事。

现如今,上年纪的赵士信往往是不食烟火,全身心锔瓷。

在家里,陈列设计着独具特色的修复件,众多锔瓷收藏品的时代从明朝、清朝、民国时期迄今超越600很多年,在其中多为老百姓日常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导,许多锔瓷都是有长期用的显著印痕。

除开品种繁多的锔瓷收藏品外,赵士信还收藏了各种锔瓷专用工具,如锔钉、锤头、尖嘴钳,及其锔匠挨家挨户应用的工具箱这些。“这种特殊专用工具变成了那时候最宝贵的留念,弘扬着锔瓷匠的高超技艺和工匠精神。”在赵士信看起来,相较于锔瓷收藏品,这种专用工具更加具有收藏的价值,拥有他们,历史是能够被触知乃至抚摩的。

赵士信追忆,以前有一位俄国收藏家还以高过自身市场价10倍的价钱选购一套锔瓷辅助工具。他立即拒绝:“中国人的文化就要靠我们自身来维护,每一个古董都是一个文化的标记,而民俗文化便是扎根于人民群众土壤当中,吸引文化艺术、持续历史时间,是我们每一个收藏人的使命。”

  伴随着时期迅速发展,锔瓷技艺已经逐渐失传已久,现如今锔瓷做为非物质遗产又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老吴说,锔瓷这件事情它会一直做下来,想要当名“守艺人”,让更多的人掌握这方面历史悠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