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成果

副标题

颜宁,1977年11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和人类疾病相关的转运蛋白与离子通道研究,以及对脂类、糖类等物质的研究;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以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2025-07-08
“一个人的贡献终究是有限的,只有传承下去,才能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中国航发黎明公司发动机装配厂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以匠心铸重器,以传承育新人,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引领更多青年人志在霄汉、争当先进。
2025-06-24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的转型,正是赵云鹏的科研成果落地的缩影。这家我国最早从事河豚鱼网箱养殖的水产企业,曾高价引进国外网箱,但因其“水土不服”陷入发展困境。赵云鹏通过系统优化网箱结构,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助力企业建成北方规模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
2025-06-23
有这样一位“80后”姑娘,在探伤工岗位默默耕耘近16年,用“火眼金睛”捕捉细微缺陷。她就是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雄忻高铁山西段5标项目中心试验室试验员关改玉。
2025-06-23
王国栋领导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耕钢铁行业30余年,贡献了“超级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等高水平成果。而今,年过八旬的他转身研究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把我们的钢铁行业打造成世界领先的钢铁行业集群,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靠‘人工智能+钢铁’破解产品性能一致性、质量稳定性差等行业难题。”
2025-06-20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此时,距离“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开工已经过去10年。
2025-06-13
人物故事
热点

热点

副标题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不久前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在“党代表通道”上谈到的这个故事,曾引发公众热议。
从事25年热带农业科普工作,于欧阳欢而言,每一次科普都像是开启一次科学探究之旅。他说,创新扎根于全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自己愿意成为热带农业科普事业的标志性人物,引领更多中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科普事业。
从事林业技术研究的张潮巨来到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工作。作为湿地科研监测科负责人,他每天和同事们一起穿行在保护区里的核心区域,观测记录鸟类、湿地植被的生长状况,组织开展湿地科研课题的调研。
8月“天象剧场”大幕即将开启,不仅有年度第三大满月、土星冲日这样的“硬核影片”,还有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这样的“重磅大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彦雨研究团队发布了《游戏技术——数实融合进程中的技术新种群》研究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前沿

前沿

副标题

引言: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以“弘扬名家精神,传承璀璨文化”为重要核心,旨在为各行业专家名人提供一个丰富、权威、开放式的互动展示平台。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近”,真的不容易。从贵阳市一路向南,驶上盘山路,起码要越过五重要山。山型独特,转两小时,才来克度镇一个名为“大窝凼”这个小村落。这是一个与自然“撞个满怀”的区域——“外面的人进不去,里的人出不来。...
在吉林,从2016年开始,一批“新农人”开始在盐碱地里种水稻,他们通过科技手段等高效治理模式,开始向盐碱地要粮食产量,经过这几年的改良尝试,盐碱地里飘出了稻花香。
而保障农产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则一直都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副研究员邱素艳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方向。
而保障农产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则一直都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副研究员邱素艳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方向。
7月1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