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1977年11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和人类疾病相关的转运蛋白与离子通道研究,以及对脂类、糖类等物质的研究;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以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一个人的贡献终究是有限的,只有传承下去,才能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中国航发黎明公司发动机装配厂特级技能师,李志强以匠心铸重器,以传承育新人,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引领更多青年人志在霄汉、争当先进。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的转型,正是赵云鹏的科研成果落地的缩影。这家我国最早从事河豚鱼网箱养殖的水产企业,曾高价引进国外网箱,但因其“水土不服”陷入发展困境。赵云鹏通过系统优化网箱结构,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助力企业建成北方规模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
有这样一位“80后”姑娘,在探伤工岗位默默耕耘近16年,用“火眼金睛”捕捉细微缺陷。她就是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雄忻高铁山西段5标项目中心试验室试验员关改玉。
王国栋领导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深耕钢铁行业30余年,贡献了“超级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等高水平成果。而今,年过八旬的他转身研究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把我们的钢铁行业打造成世界领先的钢铁行业集群,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靠‘人工智能+钢铁’破解产品性能一致性、质量稳定性差等行业难题。”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此时,距离“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开工已经过去10年。
作为北斗重大专项体系总体组专家、低轨星座导航增强技术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唐小妹说:“用技术创新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最先进导航系统,是我和团队的追求。未来,我们要设计和优化低轨道卫星星座,建成更加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全面提升。”
我叫马思然,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目前就职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我自幼就喜欢汽车、飞机、坦克大炮、火箭乃至航天飞机这样代表人类尖端科工实力的工业产品,因此听说能以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设计的方式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受到了自己画笔下充斥的能量。
胡浩,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同年进入航天系统。2004年,受命组建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现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至今耕耘探月工程二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