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择一事终一生:集安“国门桥”上的铁路守卫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7-15 16:08

引言: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以“弘扬名家精神,传承璀璨文化”为重要核心,旨在为各行业专家名人提供一个丰富、权威、开放式的互动展示平台。

炎夏七月,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畔阳光明媚,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桥隧工人们的面颊滚下来。她们手里的维修工作却没有半点松懈,精确测量、翻车机、拧紧钢管扣件……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2024071314385989959.png

7月11日,“发现最美铁路·看近百年梅集助推东北振兴”主题活动“发觉团”一行走入集安鸭绿江国境线铁路立交桥,该桥是中国与朝鲜连接的三大铁路桥之一。由于在桥底建了一座中国国门,这桥又被称为“国境桥”。

集安鸭绿江国境线铁路立交桥宽5米,高6米,火车轨道与铁路枕木下便是奔涌的松花江,平常人行走在大桥上稍不留神就非常容易踏空,这儿却有着一群默默工作的铁路守卫者们。国铁沈阳局通化市工务段通化市桥隧生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12名工人正在立交桥工作,他的平均年龄为是 40岁。面对这样的危险的工作自然环境,第一维修小组装修工长刘传双却谦逊地说:“其实对于我们铁路人而言,哪一个技术工种都是有哪一个工种的危险因素。做为桥隧工,确保两国之间火车顺畅也是我们的岗位职责。”

刘传双率领的维修小组肩负209千米铁路内19 座隧道施工、120座桥梁、387座涵渠的安全巡检、养护和维修每日任务,并负责管理配电线路两边、隧道周边的内部损害有关工作。

通化市桥隧第一维修小组创立于1990年,目前员工17人。每逢节假日或新人入职,刘传双都是会领着班组成员到杨靖宇革命烈士陵园或老岭隧道作战遗迹走一走,学习培训老一辈铁路人流传下来的迎难而上精神和抗美援朝战争精神。

雨雪天气相伴,岁月不言。炎热的夏天,大汗淋漓是桥隧工人们的常态化;寒风凛凛,寒冷透过她们厚厚的棉衣。她们择一事、终一生,不讲条件、无私无畏,用脚步丈量铁轨,双手守护安全性。数十年来,通化市桥隧第一维修小组,始终把“严检慎修、精检细修”高铁保养核心理念引进旅客列车铁路区间,全力确保火车安全平稳驰骋在长白山区。2023年,该小组喜获“最美丽铁路人”头衔。

岁月如此,国境线铁路立交桥依然。晌午阳光明媚,通化市桥隧第一维修小组维修热火朝天。战争年代,这是一条搞不烂、炸不断地钢铁运输线;和平时期,铁路人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国境,把老旧线做成精典线、安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