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3年,送过外卖的哲学硕士回到老家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4-23 17:22 4月10日晚,在长达3个多小时航行,陈涛落地式间距北京市1800公里以外的成都市。他随身携带的包包里,装满了简易的衣服和一台手提电脑。 相隔3年,回到家乡,他的心情远没有自己行李箱那般轻轻松松。 那时候35岁陈涛,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合作伙伴,在他人看起来前途无限、来日可期。现如今,38岁的他,负债累累,去年底变成“闪送员陈师傅”,因一条对于自身境况的质疑视频而风靡全网。 这一次,他鼓起勇气返回成都市,就是为了找个工作和看亲朋好友,也帮未来的人生找一个适宜的落脚处。 “年少气盛时,觉得自己会干出一番事业。”25岁的时候,陈涛从四川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来到北京从业媒体工作。2019年,便决定“自身出去干”,和别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小型企业。 因为公司效益欠佳,2022年,陈涛离开,逐渐另寻他路。意外发现干外卖送餐“配送单价高并且订单数极大”,因此租了一个电瓶车,“夜里逃单、早晨撰稿去看书”“一个月可以赚四五千元”。与此同时,陈涛一直在网上投简历,但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实际上,陈涛并不拒绝做外卖小哥这个工作,反而会觉得更快乐,在他眼中,夜里的北京市“车非常少、吹着风,奔跑起来有一种随意飞翔的感觉。” 近年来,陈涛发觉,送外卖的单量少了,挣的钱也就少了。“家人不满意,房主在催我租金,所有的事都库存积压在一起……”3月26日,陈涛发布了一条视频,奔溃讲述自己做为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失业半年没找到工作中。他本来仅仅“想发泄一下心情”,想不到引起了全网关心。 逐渐,陈涛有点紧张,给大学导师拨通手机,“怕为学校丢人。”他坦言自身“不是一个好例子”,期待学弟学妹比得上他强。 在觉得无助时,家人与朋友并没去看他嘲笑,“许多亲朋好友刷到视频,每个人都在激励我。”陈涛告闻记者,“家人们并没有瞧不起我,反倒觉得这是一个要我回成都的好机会。” 陈涛说,自己之前很“犟”,毕业的时候,听不进去家人的建议,最近几年一直在外面浮着。 视频爆红后,他收到一些工作中邀请。综合考虑下,他更具兴趣爱好去成都一个朋友的企业做纪实片导演。但他却心仪的工作是要去民办学校大学当老师。现阶段,他已经向多家民办院校投出去个人简历。 4月11日,陈涛赶到我的母校四川大学。他高兴地拍摄了一条短视频,附上“爱川大”的句子。视频里,他躺下在操场上草地上,快乐地觉得“年轻了10岁”。 陈涛调查发现,北京和成都地铁高峰时段人都是许多,但是大家状态各有不同。“于北京,即便你挤不上来,也要硬挤;在杭州,如果挤不上来,也就罢了。”他感叹说,“这几个月亲身经历,让我能不断真实自我,认清自己精准定位,而且和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做为哲学硕士,陈涛常常对她这一段时间的经验展开思考。他解剖自己说,有时候害怕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性格里的缺点,“有时太过自我,有时高傲自大”。 陈涛提前准备在杭州静下来,找到新的机遇。近几天,他也会回到北京,与好友们道别,整理好自身“非常多”的行李箱,完毕近13年北漂生活。 |